新闻资讯- 嵊州市华东焊机制造有限公司
当前位置: 新闻资讯

对焊机焊接温度及焊后处理有哪些

2025-03-10

  对焊机焊接温度及焊后处理的详细说明,涵盖参数控制、材料适配性及关键工艺要点:

  一、焊接温度的控制与影响因素

  1.焊接温度范围

  低碳钢:约1200~1400℃(电阻对焊或闪光对焊,取决于材料厚度)。

  不锈钢:约1300~1500℃(需避免碳化物析出,防止晶间腐蚀)。

  铝合金:约400~500℃(需精确控温,防止氧化或熔池塌陷)。

  铜及铜合金:约900~1000℃(高导热性需更高电流密度)。

  2.温度控制方法

  电流调节:通过调整焊接电流(如10~100 kA)直接控制产热。

  预热处理:针对厚壁材料(如管道),预热至200~300℃以减少热应力。

  闪光阶段控温:闪光对焊中,通过控制闪光速度(1~3 mm/s)和顶锻压力(20~100 MPa)间接调节熔融温度。

  红外测温:工业级红外传感器实时监测焊缝区域温度,确保一致性。

  3.温度异常的影响

  过高温度:导致材料晶粒粗大、烧穿或热影响区(HAZ)扩大。

  过低温度:未熔合、虚焊或焊缝强度不足。

  二、焊后处理工艺与关键技术

  1.去应力处理

  退火:适用于高碳钢或合金钢,加热至600~700℃保温后缓冷,消除残余应力。

  振动时效:通过机械振动(频率50~200 Hz)降低内应力,适用于大型结构件。

  2.焊缝表面处理

  机械打磨:去除氧化皮、毛刺,提高表面光洁度(砂轮或抛光机)。

  酸洗钝化:不锈钢焊缝使用硝酸-氢氟酸溶液清洗,恢复耐腐蚀性。

  喷丸处理:通过高速弹丸冲击强化表面,提高疲劳强度。

  3.热处理强化

  正火:中碳钢焊缝加热至Ac3以上(约850℃)空冷,细化晶粒。

  回火:焊接淬硬钢时,加热至300~500℃保温,降低脆性。

  4.无损检测(NDT)

  X射线检测:检测内部气孔、裂纹(符合ISO 17636标准)。

  超声波检测:评估未熔合或夹杂缺陷(探头频率2~5 MHz)。

  渗透检测:检查表面微裂纹(荧光或着色渗透剂)。

  5.功能性后处理

  防腐涂层:管道焊缝涂覆环氧树脂或镀锌层(厚度50~200μm)。

  液压试验:压力容器焊缝进行1.25~1.5倍工作压力的水压测试。

  三、注意事项

  温度均匀性:厚薄差异大的工件需分区控温,避免变形。

  环境控制:铝合金焊接需氩气保护,防止氧化。

  工艺记录:记录焊接参数(电流、时间、顶锻量)及后处理步骤,便于质量追溯。

  通过精准控制焊接温度并匹配科学的焊后处理,可显著提升焊缝强度、耐腐蚀性及使用寿命,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、能源管道及精密零部件领域。

上一页:没有了

下一页:对焊机分类依据及特点